“‘蟲’产业,是我们村围绕‘三元’昆虫养殖开展的特色产业项目。贵州大学驻村工作队以营盘村为试点,建立‘三元’昆虫转化农业废弃物产业推广示范点,即以蛴螬和黄粉虫转化畜禽粪便和秸秆为虫体蛋白,随后将虫体蛋白做成饲料,用于土元养殖,土元由公司收购,促进增收和人居环境改善,让我们村富起来。”7月21日,贞丰县平街乡营盘村驻村第一书记郑寅向到访村民介绍村里“蟲”经济发展情况。
据了解,2021年7月,郑寅带领村级驻村工作队建立“蛴螬-粪-鸡”生态循环微鸡场1个,于年底获纯利1万2千元,支持村内建设。但由于前期投入大、养殖成本高、市场不稳定等因素,村民认可度、参与度不高。为此,基于前期的蛴螬和黄粉虫转化农业废弃物技术,郑寅提出“蛴螬-黄粉虫-土元”转化农业废弃物综合产业技术,并与“南阳市卧龙区富民土元养殖专业合作社”签订土元收购协议,为村级“蟲”产业再添活力和信心。
今年1月,郑寅到访西牛洞组李付伦户,帮助其制定2022年鸡养殖计划,但李付伦说道:“书记,知道你是为我们好,但是虫子养鸡真的不行,虫子不能完全替代饲料,养殖成本高、土鸡市场也不稳定,15天卖不出就没有赚头。”为此,郑寅开始为村里谋划新的产业模式。
“综合考虑我村的自然禀赋情况和村民具体需求,谋划一个成本低、市场稳定兼顾环保的绿色产业势在必行。”郑寅说道。随后,郑寅检索大量论文和农村产业案例视频,综合分析推定“蛴螬-黄粉虫-土元”三元昆虫转化农业废弃物产业模式前景看好,并获得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党委给予的3万元启动经费支持,并与“南阳市卧龙区富民土元养殖专业合作社”签订土元收购协议。
“将农业面源废弃物通过昆虫转化为资源,并打通市场将这种‘资源’卖出去,帮助农民增收和人居环境改善,这可能是我村产业发展的一个突破口。” 郑寅说道。
“村民都认为这个说着‘普通话’的书记是想做些事情的,但是对于他做什么并不理解和认可,甚至有村民认为他不切实际。但郑书记坚持了下来,甚至自掏腰包,就是为了给村里谋一个合适的产业,我们村干部很感动。”营盘村驻村干部汪学山说道。
乡间路上经常能看到郑寅走访的身影,他将“蟲”随身携带,走访的同时也讲述“蟲”故事;同时,他在村委会旁租用民房,建立“三元”昆虫转化农业废弃物示范点,制作宣传横幅、手册等,向过往的村民讲解“蟲”经济。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6月,村民罗成秀和王钢表示要跟着他学习“蟲”养殖技术,并想把技术交给村里其他村民。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村民认可和参与‘蟲’经济,实现‘手把手’地‘传帮带’培训模式,培养本村的致富能手,为‘蟲’经济的可持续和推广提供了人才支撑,我特别高兴。”郑寅说道。
郑寅告诉记者,‘蛴螬-黄粉虫-土元’转化农业废弃物产业技术是在实验室条件下建立,但必须符合生产一线的实际需求;因此,将实验室的技术,第一时间送到乡村生产一线经受检验,将极大提高技术的应用性,实现‘将论文写进乡村’的科研目的。
为此,郑寅于今年2月起,在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召集了5名本科生和2名研究生,建立“‘蟲’转乾坤”战队,共同攻坚“蟲”养殖技术体系。“‘蟲’产业让我们携手奋进,直接参与乡村振兴事业,将所学转化为生产力服务乡村一线产业发展,我们感觉自豪和荣幸。”2021级兽医学硕士李丹丹说道。
据悉,“蛴螬-黄粉虫-土元”转化农业废弃物技术体系,主要技术难点在于昆虫养殖繁育技术和“蛴螬-黄粉虫”土元饲料研制,所涉及部分技术已经获批或正在申请发明专利。截至目前,该产业技术已经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和受理国家发明专利1项;其中,陈大海、李丹丹、张潇等9名同学,作为主要参与人的项目“愚公移山,‘蟲’见光明—‘三物循环’产业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在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省级决赛中获得团体优秀奖。
谈到营盘村的未来,郑寅说道:“‘蟲’经济得到村民的认可和支持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但成功绝非易事,我也将带着村民决心、专心、恒心做好‘蟲’产业,提振村民大干乡村振兴事业精气神。”
截至目前,营盘村“贵州大学驻村工作队‘三元’昆虫转化农业废弃物养殖示范点”养殖土元面积22平方米,蛴螬20平米,黄粉虫10平方米,其中蛴螬和黄粉虫均实现自繁育和养殖;生产周期6个月,产出优质土元成虫干品360斤,卵鞘60斤,纯收入1万4千元,消耗鲜猪牛粪便5吨、秸秆0.5吨,并实现土元虫种自给自足。
原文链接:http://jgz.app.todayguizhou.com/news/news-news_detail-news_id-11515115951071.html
刊发时间:2022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