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贵州频道 2023-05-30 10:59 发表于北京
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录工作已基本结束,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的动物医学191班,升学率达81.4%,他们陆续收到中国农业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兰州大学、贵州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的录取通知,交出了一份满意的高分答卷。
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近三年来本科升学率均保持在55%以上,其中2021年动物医学专业升学率高达86.21%(全年级58名学生)。
下面一起走进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了解学生们的升学故事。
#考研集体风采展示#
动物医学专业191班
(班主任:冯杰)
动物医学191班,共有学生43名,其中35人考上硕士研究生,考研升学率81.4%。他们以“43个不能落”为导向,大学四年努力学习兽医专业核心知识,9人考取兽医资格证。每年有半数以上同学获得学业奖学金,10人曾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省赛金奖等。
草业科学专业191班
(班主任:孙红)
草业科学专业191班,共有学生36名,其中27人考上硕士研究生,考研升学率75%。他们以拼搏进取为导向,勤奋努力、锐意进取,用来自中山大学、兰州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为他们的大学生活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班级学生获得了9项国家级荣誉、2项省级荣誉、60余项校级荣誉。
动物科学专业192班
(班主任:敖政)
动物科学专业192班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凝聚力的班级,一个努力拼搏、奋发向上的集体。全班38名同学在考研备考期间,始终拧成一股绳,为共同的目标奋斗。考研期间,他们顶住压力,相互交流遇到的困惑,讨论难解的问题。在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彼此支持理解的环境下,最终22人考上硕士研究生,升学率55.2%。
“学霸班级”的背后,是每位同学孜孜不倦、相互鼓励和彼此成就。
#把考研打成一场集体战#
刘坤所在西校区18栋916宿舍6人全员上岸,他们兄弟同“心”,把考研打成一场集体战,在不断给对方压力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激励对方。最终刘坤上岸兰州大学,齐龙上岸中山大学,张启波上岸中科院,伍岩松上岸东北师范大学,王盼、何湘江均上岸贵州大学。
“具有明确规划与安排,肯吃苦”是同学们对刘坤的评价。备考初期,他根据自身复习情况和录取学校精准择校。考研战其实也是“信息战”,获取资源就能比别人多走一步。
谈及“学霸宿舍”的秘籍,他们认为相互激励所形成的自律品质及“友好内卷”的宿舍氛围是必要条件。基本上大家都保持着“早出晚归”的生活作息,早起去图书馆学习自习到十点以后回寝室,成为了916宿舍的常态。他们对于知识是保持分享状态的,一起解决问题、一起去图书馆,一起分享考试资料。大家是朋友,也是学习的督促者。在学习上互相激励、在生活上互相支持与帮助造就了916宿舍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暑期期间,916宿舍积极参与贵州省草地资源专项调查工作。七八月贵州也难逃高温酷暑,奔波在外,衣服总是干了又湿,湿了又干,如此反复,一天下来衣服表面都有盐结晶了。刘坤回忆起这段经历,笑着说:“在路上我们能听老师、师兄们对专业知识的探讨,甚至还会进行英语词汇拼写‘比赛’,这些经历让我成长和难忘,那是一段并不辛苦的回忆。”
“学院营造的全体一致的升学氛围极为重要。”对于2019级草业科学专业能取得好的升学率,刘坤导师金宝成讲到。动科院历来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与荣誉感,使同学们养成良好的班风,并以班风带动学风,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动科院部分本科生因对家乡和学校的留恋,继续选择在本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那份对畜牧业的热爱,那份为贵州省畜牧业作出贡献的情怀和执着。他们奔走于田间地头、忙碌在村舍厂圈,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赵彦频:我要继续读研,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养殖户切实解决养殖过程中的难点和痛点。
赵彦频在2021年7月跟随学院实践队赴关岭县开展“三下乡”活动。在此过程中,遇到了母牛难产,但自己却无能为力,这使他产生挫败感。于是下定决心一定要继续深造,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操能力。如今作为动科院畜牧专业研一的学生,他积极参加中国地方羊品种品质资源调查保护工作,为保护黔北麻羊、威宁绵羊和贵州黑山羊等地方优质品种而努力。
蒙庆米:我出生在贵州黔东南州麻江县的一个小山村。我希望通过读书,改变自己,改变家里的经济状况,改变村子的落后状态。
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娃,蒙庆米清楚村民文化水平不高,缺乏现代科学技术,缺乏发展思路是导致农村经济落后的原因。2021年从动科院动物科学专业考研到水产养殖专业的蒙庆米在学院的统一部署下,和老师、同学们一起,积极开展息烽鲈鱼科技小院的工作,探索贵州山地渔业发展模式,进行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他们突破了该地传统稻田鱼——金背鲤的人工繁育技术,实现鱼苗的批量化培育,帮助都匀市甲登村鱼苗及成鱼销售达71万余元;他们突破了斑鱯的人工繁殖技术,使这个国家二级重点水生野生保护动物,有“淡水鱼王”美誉的斑鳠,自此以后不会再面临灭绝的风险,促进了资源的保护和生态的安全。
乘风而上,并肩成长!动科院的研究生努力绽放,积极参与科技小院和博士村长,投身乡村振兴,追逐光成为光!
#从战士到硕士,从硕士到博士#
张明华:泰国苏兰拉里理工大学
攻读博士学位
优秀士兵、互联网大赛金奖、贵州省最美大学生、贵州省优秀毕业生......他就是动科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张明华。
研究生期间,张明华加入“博士村长”并担任生态畜牧队队长。他常带队到农村、田地间、山里等地,将自己的技术毫无保留的传授于农户。因其养蜂技术好,被大家亲切地称呼“蜂老师”。三年的时间,他带领队员们踏遍贵州省80余个乡镇。所到之地,皆为当地解决了诸多养殖问题。他主动肩负起青年的担当,因其表现优秀,曾被多家媒体多次报道。他继续深造,是为了学到更多的技术,能够解决更多农户在养殖中的问题;同时也能向更多人传播科学的养殖方法,为农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现在的他,只想在泰国早日学成归来,将所学运用到自己国家的建设当中。
#考研“三跨”只为遵循本心#
纪达:西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考研经历“三跨”——跨学校、跨省份、转专业。他只为遵循本心,寻找真正的兴趣所在。
纪达——动科院水产养殖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也是“博士村长”生态渔业队队长。自入学,便发愤图强,奋起直追,弥补专业知识的短板,并在导师姚俊杰教授的指导下,利用专业所长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贵州省的脱贫攻坚战场上。在《人民日报》报道中,他说到“我们都是搞农业科技的,要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争做脚踏实地的现代农业追梦人。”2022年纪达从动科院毕业了,但他的求学生涯并未结束。而是选择继续读博深造,为在科研的道路上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而奋斗着!
#实地入驻养殖场,不畏艰苦做研究#
徐镀涵:贵州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把先进的养殖技术传递给村民,做好科技与实践的桥梁,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农艺与种业专业2019级研究生徐镀涵说到。
徐镀涵是一名城市孩子,从未接触过牛羊的他。在研究生期间,义无反顾地深入养殖场进行驻场,假期组织同学们帮助需要技术指导的企业,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硕士毕业后未达到博士录取条件的他,选择了“沉淀”,下乡村、进牛场、做测试、跑数据、写文章,终于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今年已成功录取为动科院畜牧学博士研究生。2021年,获得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研究生联盟优秀研究生荣誉称号。
#匠心兼程,用心育才#
他们的升学之路除了个人努力,也离不开学院坚持培养高质量科研人才。
动物科学学院作为典型的涉农学院,始终发挥学科专业特色优势,立足贵州省情,扎根贵州大地,依托“博士村长兴村”“三区科技人才”“教授、博士进企业”等行动计划,积极发挥四大产业团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能。同时,学院大力引进国家级人才,中国工程院院士谯仕彦教授担任荣誉院长,国家级领军人才杨富裕、杨增明担任教授,助推新农科发展,在全院掀起“学农、爱农、兴农”的热潮。“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鼓励同学们通过考研、考博,增强知识储备,更好地服务三农建设。”动物科学学院院长陈超讲到。
动科院经常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学术交流活动,并邀请知名专家到学院和同学们开展座谈会,让同学们进一步增强对本专业的了解。同时,动科院成立“大北农”创新班,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见习基地,促使学生充分了解市场需求。
学生对学院也满怀感激。提起对自身考研的帮助,岳勇谈到“学院为我们提供了考研教室,暖气、热水全部都准备好,让我们可以专心复习考研。”为切实解决考研“落榜”学生就业问题,学院党委副书记杨乐带队到大北农贵州集团、贵州温氏等企业开展访企拓岗活动。
谈及对即将毕业学生们的期望,动科院党委书记罗聃宁说道:“希望同学们始终保有理想和信念,坚持不懈,奋楫笃行。时刻牢记作为动科学子的使命和担当,上善若水,知草明畜。”
世界迅速变化
他们追光前行、向阳而生
未来
希望同学们
以他们为榜样
志存高远,拼搏逐梦
脚踏实地,一路灿烂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mHD_kFAztr57EIA2nLNkW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