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拓展乡村儿童视野、激发孩子学习兴趣,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2025“希望之光”暑期支教队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水利乡水丰小学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暑期支教活动。本次支教精心设计了涵盖安全教育、传统文化、艺术素养、科学启蒙、思政教育等多个领域的课程体系,为当地学生带来了知识与趣味交融的别样的学习体验。
安全教育课程聚焦儿童成长关键领域。防溺水课堂通过案例分析及模拟演练,教授自救互救技能;消防安全知识讲解结合实物展示,提升防火防灾意识;校园霸凌主题课引导学生识别霸凌行为,学习应对策略,共同营造友善校园环境。
图为志愿者在为同学们上安全教育课
传统文化课程让学生浸润在古老文化魅力中。“织布与染布” 课程让学生体验经纬交织的古老技艺;“水墨画的认知与实践” 带领学生感受笔墨丹青的意境;“了解五色糯米饭” 课程则探秘民族饮食文化背后的智慧与习俗。
图为志愿者与同学们水墨画作品的合影
艺术素养类课程丰富多彩。绘画素描课程系统介绍绘画用具,教授铅笔使用、明暗处理、透视原理及构图技巧,鼓励学生自由创作以提升情感认知与自信心。书法课程从认识 “文房四宝” 起步,纠正握笔姿势,引导学生认识篆、隶、楷、行、草五大书体,重点学习楷书基本笔画并体验篆书控笔,最终完成完整书法习作。舞蹈课程上,学生学习古典舞基本手型、手位与身韵,小班演绎民间舞《渔家小姑娘》,中班排练古典舞《上铃鼓》。手工课程包含剪纸理论与实践、漆扇制作及泥塑创作,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与空间想象力。
图为孩子们在上绘画课
图为志愿者在为孩子们讲解素描用笔
图为志愿者与孩子们书法作品的合影
图为志愿者和孩子们在上舞蹈课
图为志愿者与孩子们的剪纸成果合影
科学启蒙课程激发探索欲望。趣味化学从生活现象切入,帮助学生区分物理与化学变化,认识基础化学元素,初步了解元素周期表。趣味实验注重实践,“二氧化碳灭火器” 小实验中,学生用小苏打、白醋溶液等制作简易灭火装置,直观观察反应并学习灭火原理。计算机启蒙简述发展历史与组成结构,进行编程初步启蒙,介绍中国在计算机领域的卓越成就。趣味数学通过数学魔术和数独游戏,锻炼逻辑推理与问题解决能力,提升学习热情。
图为志愿者在为孩子们讲解生活中的化学
图为志愿者在带着孩子们做趣味实验
图为志愿者在为孩子们讲解趣味数学课
思政与榜样教育类课程意义深远。名人事迹课程讲述钱学森等科学家的奋斗历程,树立学习榜样。“两弹一星” 精神专题课结合钱学森、邓稼先等功勋科学家事迹,组织学生制作 VR 眼镜并观看影片《横空出世》,感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思政启蒙课程介绍国旗、队旗等旗帜知识,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领学生认识中国地图以增强国家认同感。趣味历史以生动视角展现古人生活,涵盖服饰演变、古人喜爱的“饮料”(如“肥宅水”趣谈)、消暑方式、饮食习俗等,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趣味故事课程通过《熊出没》《哪吒》等动画,传递友爱、勇气等积极价值观。
图为志愿者在跟同学们讲解“两弹一星”精神
图为志愿者在为同学们讲解中国服饰的演变
图为志愿者在给孩子们上思政启蒙课
图为志愿者在给孩子们讲趣味故事
此外,趣味英语寓教于乐,教授字母歌、基础词汇及垃圾分类英文表达,学唱《Lemon Tree》。体育课程教授篮球知识与投篮姿势,组织对抗赛,开展跳绳练习与花式教学,促进身心健康。
图为志愿者在教同学们唱英文歌
图为志愿者与同学们篮球赛后的合影
图为志愿者和同学们一起上趣味跳绳课
此次支教通过系统化、多元化、趣味化课程,拓展了乡村孩子的知识边界,激发学习兴趣与探索精神,在艺术熏陶、科学启蒙、文化传承和价值观塑造方面播撒希望种子。志愿者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担当,助力乡村教育发展与乡村振兴,活动在师生惜别与美好期许中圆满落幕。
通讯员:黄维佳
一 审:姜 敏
二 审:蒋洋桃
三 审:罗聃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