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9日,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研究生崔小芝、张明华和郭勇在走访养殖户时发现,一养殖户家中计7只山羊患有疾病,在仔细观察病羊的临床病理特征后,初步判断为羊传染性脓疱,在“贵州大学服务农村产业团队百人专家团”生态畜禽产业团队专家、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鲜思美教授、王文亮老师等专家的帮助下,根据临床病理表现,大概确诊为羊传染性脓疱。
两月龄病羊 | 一岁病羊 |
羊传染性脓疱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俗称“羊口疮”。主要经损伤的皮肤和粘膜感染,多发于秋季,以口唇等处皮肤和粘膜依次形成丘疹、脓疱、溃疡特征。主要危害绵羊和山羊,以2~6月龄羔羊多发,成年羊发病少,人、骆驼和猫偶可感染。人多因与病羊接触感染。
张明华结合实地考察情况,提出了“温盐水消炎,锅灰或黄豆面收敛”的“土”方法,并将专家团队提供的解决方案按通俗易懂的方式教给养殖户,即“消炎与收敛双管齐下,先用高锰酸钾或双氧水或抗生素对创口进行消炎,再涂抹碘甘油”。除了治疗方法,张明华还向养殖户普及了羊传染性脓疱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提醒养殖户,该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在发现病羊时应立刻对病羊进行单独隔离治疗,避免羊群接触传染。崔小芝则补充道:在对病羊隔离后,需要对病羊原圈舍进行彻底消毒。养殖户表示:多亏了专家及时指导,才避免了更大损失。
随后,一行人对养殖户的肉鸡养殖场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向养殖户进行了现场解答。针对肉鸡养殖场鸡群存在的啄羽现象,郭勇结合该养殖场已经连续数月仅向鸡群饲喂玉米等粗饲料的情况,向养殖户提出向鸡群投喂全价配合饲料,可以有效降低鸡群啄羽的现象,同时可以提供鸡只生长期所各类需营养物质,在保障鸡群健康的前提下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王文亮老师在了解养殖场现状后,提出了在仅饲喂的玉米的情况下,可向饲料中添加含硫氨基酸(胱氨酸、蛋氨酸)减少啄羽现象,在不能买到含硫氨基酸的情况下,可以用制作豆腐的石膏代替,添加量为1~2%。
走访过程中,崔小芝向各养殖户阐述了发展养殖业对帮助农户脱贫的重要意义,介绍了沿河县产业扶贫技术作战队生态畜牧业团队为养殖户提供的技术力量,进一步增强了养殖户发展养殖业的信心。崔小芝等一行人还向养殖户赠送了贵州大学编制的农业实用技术致富锦囊,用于指导农业生产。
郭 勇
2020年3月29日